IT教育 2022-06-01 01:21:10 作者:小编    评论:0    浏览:6873    

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快来到了。每逢此时,我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自己参加高考的那些日子。

1977年冬天的高考是由各个省自行命题,也就是后来人们说的省统考。当时祖国城乡的570万知识青年参加了所在省市的统考。而我却没有能够报名参加。原因何在呢?我所在的农场是一个县属场圃,那里有150多个知青。我作为农场共青团组织的负责人,又担任第三生产队的副队长,是当时农场重点培养的对象。面对高考时间的紧迫,许多知青都请假返城专心致志地复习迎考,有自学的、有请老师辅导的、有参加复习班的。农场负责人找我谈话,你是知青的领头人,要带头扎根农场,不能脱产复习,况且组织上已经将你的入党材料上报了。

此时我的心情很复杂,面临着艰难选择。高考的录取率低,能否考上是很难保证的。而我毕竟来农场已经三年多了,离开学校也已经5年多了。我是1972届的高中毕业生,1973年1月离开学校。我的初、高中阶段都正好在“文革”时期,那时的学习内容本身就比较肤浅,现在如果没有全面系统的复习,没有老师的专业指导,想考上大学几无可能。考虑再三,决定放弃当年高考报名,选择坚持在农场一线。

虽然没报名参考,但我密切关注。11月的初试,12月底的复试,1978年春节前后,不少知青战友陆续拿到了高校录取通知书,3月份他们分别离开农场前往学校报到。这一切对我的刺激太大了。我要深造,我要上大学,成了我的强烈心愿。1978年夏季全国统考的讯息传来,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。

高考是最严肃、最公平的人才培养选拔方式。分数面前人人平等。初高中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我深知,离开课堂书本知识已经很长时间了,如果没有强化训练,不系统复习,想考上大学简直是天方夜谭。然而,此时返城脱产复习的道路已经被堵死,理由还是如前一样。唯一的选择就是坚持在农场一边参加生产劳动,一边业余复习功课。

托朋友托家人寄来了复习大纲和复习资料,我走上了难忘的复习备考之路。综合分析了自己的情况,确定报考的方向是文科。古文、历史、地理、政治很大部分的内容都要背、记、写。那时候的农场物质条件很差,电力供应很不充分,经常遇到停电的情况。我就买来手电筒,看书、记录、抄写。

早春时节的气温还很低。清晨早工起秧,我穿着厚厚的棉袄,将复习资料放在口袋里,一有空就拿出来看上几行、读上几段。卷起裤腿光着脚板在秧池起秧挑秧,受了风寒,扁桃体发炎肿痛发起烧来,去医务室打点滴,仍坚持白天上班晚间复习。“早上一片黄、中午水汪汪、晚上绿茫茫”,收割、栽插、脱粒,双抢大忙季节不等人,上工休息的间隙,场工们说笑嬉闹,我躲到一旁的安静处,拿着书本读呀背呀。负责大田的管水、放水,我抓紧把这些做妥当,挤出时间捧起复习资料。那些日子几乎每天都是起早带晚上工复习,太疲惫了,多次躺在圩堤边睡着被太阳晒醒。

夜幕降临,路灯下我打着蒲扇驱赶蚊虫,经常复习到深夜。生产队的场工们看见我没日没夜认真复习,一个个感动不已。他们动情地说,我们的王队肯定能考得上。我当然理解这祝福的分量,更不敢有丝毫的侥幸和马虎。

7月20日至22日是那年夏季高考的具体时间。这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全国统考,我后来知道,当年全国高考报名的有610万人,录取40.2万人,录取率为7%,文科录取的比例更低,真有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味道。7%的概念可能比较抽象,看看这一组录取率数据就清楚了,1988年为25%,1998年为34%,2008年为57%,2018年为81.34%,2020年为90.3%。

第一天考试下来,一切都还顺利。但是,当晚我咽喉肿痛,浑身发冷,连忙跑到坝口的浴池里去蒸了一把。回家后全身仍然酸疼发烫,赶紧求助邻居胡大夫。他诊断后找来几片激素药给我服下,硬是把高烧压了下去,让我把考试坚持到了结束。

考试结束回到农场,我估猜了总分数,对录取抱有一定信心。但毕竟没有收到录取书,心底里还是忐忑不安的。那段日子真的难熬啊,我每晚都会到农场的邮电所去转一圈,看看有没有高考结果的消息,看看有没有我的信件。第一批录取书寄达了,收到通知书的场友欢天喜地,我惶惶不安起来。是不是自己高估了成绩,是不是录取书弄丢了,是不是联系地址写错了……

三五天后的一个晚上,家里打来长途电话告知好消息,县文教局刚刚查到了,被扬州师院中文系录取,通知书已挂号寄出。隔天中午,录取通知书到了。手捧通知书我泪流满面,悬在心头的石头终于落了地,几个月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。我填报的志愿原本是北京、上海、南京知名大学的新闻系、中文系,扬州师院中文系是保底的志愿。最终被保底的学校录取了,说明我的分数也就刚过录取线。我未曾经过脱产的系统复习,未曾有机会找老师指点一二,取得这样的结果已经是十分庆幸的了。

年轻人是很少失眠的,当夜我却辗转反侧。还有十多天就要去大学读书了,尽管背负空空的行囊离开农场,但插场近四年,吃苦耐劳的品格锤炼、艰苦生活的磨砺摔打是自己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。确实,后来我工作岗位多次变换,经受过各种苦和累,都能承受并挺了过去,皆因了农场艰苦生活的磨炼。

如今每年看到莘莘学子积极备考的模样,看到一张张青春朝气的面容,我的内心总是充满感慨。我们那个时候弟兄姐妹多,当年我和五弟一齐报名参加高考,全部是自己去拿准考证、看考场、做准备。再看看现在,父母对子女的高考无比重视,包粽子、买包子,不少孩子母亲还特地穿上旗袍,寓意旗开得胜。看到高考现场大门外挤满了送考的人群,我内心总是对考生和家长们致以深深祝福。

高考的正常举行,是国家政治稳定、社会安定的风向标。社会动乱,你纵有一腔热血、满腹才华又能怎样呢。几十年间,我们亲历了国家翻天覆地的巨变。处于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,我愈加深切地体会到,接受高等教育对于一个人成长的特殊意义,对于一个民族强盛的特殊意义。我愈加深切地感到,人们应该倍加珍惜国家稳定、社会安定的大环境。因为,最终受益的是咱老百姓啊。

 
0相关评论